距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还有半个月,考生要对历史学大纲要点进行地毯式的温故和学习,查漏补缺,重视对整体常识结构的把握与对要点的运用,与出题和答卷结合起来,提升自己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进行模考的实战练习,做到心中有数。
有关专家觉得,考生一方面要回顾遗漏点梳理已知要点,其次要对往年考试试题进行训练和剖析,把握往年出题思路,总结答卷办法,提升应试方法。
查漏补缺 整体上把握要点
对于以前的学习,考生或许已经学会了一些重点和难题常识,但难免会有遗漏。此时,考生要在前几轮复习的基础上回归课本,依据大纲把以前复习过的要点迅速回顾一遍,同时注意从整体上把握要点。考生可以把以前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的要点再回顾一下,复习要点以前遗漏的问题,同时认真听辅导老师的剖析解说,做到对要点心中有数。
研究考试试题 总结答卷办法与方法
往年考试试题有不少有用信息,透过它可以捕捉到命题思路、命题重点、标准答案形式,进而可以预测考试知识点,做到有备而战,获得理想成绩。历史学基础考试所命题目都是确定的、无争议的,譬如中国历史上首个驻外使臣等;不少题目在一般所说的重点附近,比较容易被忽视,因此要对这方面常识予以充分看重;通过考试试题还可以得知解释说明的答卷模式:先做简要总体概括,再叙述背景、时间地址、人物事件、内容过程、影响评价等,如此的答案才是完整的。同样,简答和论述题的答卷思路也可以自己从很多考试试题的规范答案中总结出来。这类工作貌似不起眼,但其意义却不容低估。研究考试试题、预测考试知识点、总结答卷办法与方法,可谓是获得高分的一大秘籍,必须要高度看重。
调整心态 克服浮躁 勇敢面对
越到研考最后阶段,心态愈显要紧。好心态是成功做好一项工作的基础。在冲刺研考的重点时刻,考生必须要调好心态,淡定、坦然、勇敢地面对所有,相信付出定会有回报;要克服浮躁、畏惧心理,做到在策略上藐视、战术上看重。
专家提醒,不到研考的最后一分钟,不可以懈怠。在这个阶段考生要调整好心态,在巩固已经学会常识的基础上,查缺补漏;抽出肯定时间温习以前笔记上的难题和重点,特别注意对考试试题进行研究和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