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很多教育学考研的考生很头疼的一件事是教育史上下纵贯几千年,左右横跨世界上这么多国家,无论什么国家,无论什么时段总会有事件发生,总会有人物出现。
这么多要记忆的东西,本来记忆量就已经非常大,更何况还常常容易弄混。张冠李戴的现象时有发生,搞得不少考生晕头转向,狼狈不堪。怎么样才能克服这个问题?看重背景是获胜的重点。
任何事件的发生,其他人物的看法都不是凭空而来。只有放在特定的时空场域下才大概真的理解。对于不同时空场域的了然于胸,也便于梳理不同场域下事件与思想的相同与不同,张冠李戴的现象也便容易防止。
试举例说明。不少考生都很了解百家争鸣这个词。但要追问为何会出现百家争鸣恐怕就会有不少人答不上来。
放在当时的时空场域中,问题就会变得非常简单:井田制的崩溃,使得周天子的地位大不如前,各诸侯国的国君都大概凭着我们的实力超越周天子成为天下的实质领导者。对于这类妄想称霸天下的诸侯国君而言,最为要紧的是人才。而恰恰是周天子实力的衰落,原本任职于周庭的有常识、有勇略、有武功的人流落民间,渐渐成为士阶层。
这类士阶层便成为每个诸侯国贮备人才的要紧来源。而作为士阶层的成员,若要想在海量能人之中有一席之地,需要说一些其他人说不出的看法,或做一些其他人做不了的事情。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百家争鸣的局面渐渐形成。通过上述梳理,考生便不难理解何以会出现百家争鸣。
考生在复习备考时,假如对教育史各要点的背景有充分知道,则会对要点的理解和运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如《2025考研专业课教育学基础综合辅导讲义》中,对于每个事件与每个思想的背景进行详尽梳理展开,沿着这个思路复习,便会对考生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