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教育厅(教委、教育局)、扶贫办(局):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方位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促进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尽快就业,是稳就业保民生的要紧内容。受新冠疫情影响,一些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求职面临更多困难。为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工作,现就有关事情公告如下。
1、明确目的任务。各地要将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准时纳入就业帮扶,坚持重点关注、重点推荐、重点服务,打造完善覆盖就业创业全过程的帮扶机制,统筹调动资源,突出精确施策,加大关爱指导,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零就业家庭毕业生全方位就业到位,使有需要的其他贫困家庭毕业生全方位帮扶到位,有就业意愿的都能达成就业或组织到就业筹备活动中。
2、摸清就业需要。各地要不断健全求职创业补贴政策数据库,将受疫情影响而致使家庭经济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准时纳入政策范围。依托现有就业信息平台,打造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帮扶机制,做实专门台账,推行动态管理,做到职员底数清、就业需要清、帮扶举措清、求职进展清。教育部门和高校要摸清每名贫困家庭毕业生服务需要,推行一生一策针对性帮扶。对离校未就业贫困家庭毕业生,教育部门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在实名信息交接中,同步交接其帮扶台账,记录就业意向、求职地区、存在困难等状况,做到就业服务不断线。
3、加大招聘服务。各地各高校要在百日冲刺行动中对贫困家庭毕业生推行专项服务,组织其参加24365校园招聘等专项活动,积极帮助他们解决网上求职遇见的困难和问题。严格遵守疫情防控需要,有序恢复线下招聘,举办针对贫困家庭毕业生的小型供需对接活动。健全信息推送高质量机制,通过短信息、微信群等,向每名贫困家庭毕业生推送3-5个符合其需要的针对性职位,并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对有异地求职意愿的贫困家庭毕业生,依托大中城市联合招聘,组织跨区域服务协作和职位共享,为其求职提供便利。加大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依法查处不真实招聘、违规收费、求职贷等侵害毕业生就业权益的行为。
4、提高就业能力。各地要为每名贫困家庭毕业生确定一名职业指导师,解说就业形势政策、职业规划、求职方法等,加大心理辅导和人文关怀。各类就业创业服务项目要向贫困家庭毕业生倾斜,对有培训需要的全部纳入培训计划,支持参加网络+培训、专项能力培训、以工代训,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生活费补贴,使之至少学会一种专项技能;对有创业意愿的全方位纳入创业培训,指定创业导师全程跟踪指导,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免费场地等支持政策,提高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对有见习需要的全员纳入见习安排,提供可以发挥其专长的见习职位,增强就业竞争优势,并优先推荐见习单位留用。
5、突出重点帮扶。各地要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52个未摘帽贫困县毕业生作为就业援助重点,推行结对帮扶、包干到人,优先提供职位、优先推荐录用。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推行普通高校专升本专项计划,单独进行录取。国有企业招聘、科研助理职位吸纳、三支一扶特岗教师等基层服务项目招募,要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事业单位可拿出少量的职位招聘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毕业生,可运用公益性职位进行临时性安置。将离校未就业贫困家庭毕业生全部纳入实名制服务,列出就业需要清单、帮扶清单,量身打造求职计划,推行一对一帮扶。充分发挥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机制用途,受援地要将贫困家庭毕业生信息提供给支援地,支援地要将它纳入就业政策扶持范围,项目建设、企业吸纳等职位要优先录用。
6、加大组织领导。各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进步思想,把做好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作为要紧政治任务,纳入就业工作目的责任体系和高校重点督促考核内容,加大领导,精心推行,层层压实工作责任。要结合实质细化工作手段,打造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扶贫部门数据共享、工作协同、状况互通机制,强化学籍地、求职地、户籍地政策服务对接,做到摸排到位、帮扶到位、保障到位。加快就业创业政策落地推行,亮出政策清单,简化经办手续,推进在线办理,确保对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政策准时兑现。加大舆论宣传引导,选树一批贫困家庭毕业生自强不息、干事创业的出色典型,打造全社会关心关爱贫困家庭毕业生就业的好环境。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教育部
国务院扶贫办
2025年7月15日
原文链接:点击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