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医学教育改革进步工作会议召开,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进步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对深化医教协同、加大医学人才培养工作作出了要紧部署。
建设健康中国,基础在教育,重点在人才。《建议》明确了医学教育改革与进步的总体需要、主要目的和重点任务,围绕全方位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全方位优化人才结构、加大医教协同宏观管理和促进人才培养与用紧密结合等四个方面明确了14项改革任务,提出了具体改革举措,重点回话了医学教育进步面临的重大、深层次问题,具备全局性、策略性、引领性意义。《建议》的发布势必有力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为深化医疗改革和建设健康中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商保障。
近年来,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里医药局等有关部门,加大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综合改革获得了重大进展。中国特点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基本打造,以5+3为主体、3+2为补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路径基本形成,打造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范;适应行业特征的医学人才培养改革获得重大突破,人才培养结构优化,与行业需要有效衔接,人才短缺问题逐步得到缓解,为卫生与健康事业培养输送了大量合格医学人才。
一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目前医学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水平有待提升,医学人才培养的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地区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医德素养、临床能力培养并重不够,存在重技术培养、轻人文教育、培养与用脱节现象,医学教育对优质生源的吸引力还有待提高。这类问题需要医学教育在深化改革中切实加以解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组第三十六次会议上指出,改革越深入、越应该注意协同,既要抓改革策略协同,也要抓改革落实协同,更要抓改革成效协同。医学教育涉及医疗卫生和教育两个重点民生问题,改革关联性、互动性强,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进步,需要强调医教协同。医教协同既是全方位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健康中国的势必需要,也是深化医改、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水平的治本之策。
推进医学教育改革,需要以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为中心,不断深化院校医学教育改革,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原则,把职业素养和临床能力提升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培养医德高尚、技术精湛、德医兼修的医学人才,要从入口生源水平、过程深化改革、出口水平保障等环节全方位推进改革,要继续健全毕业后医学教育规范,落实并加快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范,要完善终身医学教育体系,为医务职员终身教育健全平台和环境。
推进医学教育改革,需要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打造完善医学人才培养供需平衡机制,加强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缩小地区间、学校间、基地间人才培养水平差距。要努力构建符合中医药人才成长特征的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拓展突出中医药特点、传承与革新并举的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 推进医学教育改革,需要加大医教两个系统的协同,教育系统要主动适应、探索愈加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法,对医学教育提出的需要,卫生系统也要给予全力支持。要着力构建招生培养、就业、用联动机制,达成医改、教改的良性互动,达成培养与用勉励的紧密衔接,为医学教育改革进步凝聚强大合力。
医学教育能否吸引优质生源,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大难题问题,需要进一步革新人才用勉励机制,采取有效手段,为医务职员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和更为广阔的进步平台,提升医学教育对优质生源的吸引力。
人民健康是最宝贵的财富,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教育是基础,人才是重点。站在医学教育改革与进步的新起点,大家相信,伴随医学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健康中国的目的肯定能达成!